我私以為,喜歡科幻片的人,多少都有帶點樂觀主義吧。因為大多數科幻片所描述的未來情境,都是更便利、高科技或是不可思議的景象,甚至是永生,人類的終極大夢。即便有殘敗,也是過程或被視為進化的必須,總會建立在有另一方是美好的狀態上。這是一種對未來的想像與期待,而只有樂觀的人才能擁有這樣的資格。作夢,也需要具備天分,就如同樂觀一樣。
然而到頭來,所有的科技電影都一樣,講的還是人性,這是電影類型的特殊性,也是一種對照,科技愈是發達就愈是削弱身而為人的特性,也因此更突顯了其重要。不只是因為人性可貴,更是因為最終,能夠與之抗衡的也只有人性。科技,是幫助人們更幸福,而非是從裡頭去獲得幸福。就像是金錢一樣,只是輔助人獲得幸福的方法之一,而非它本身使人幸福。
維持好一陣子了,自從智慧型手機開始流行以來,朋友間開始實行只要聚會時,就不准拿手機起來聊天,否則罰請客。相信很多人也同是這樣規定。即便還沒有太空船、光束刀或是機器人,但其實未來一直都在圍繞著。
公告
目前分類:電影誌 (6)
- Oct 08 Tue 2013 22:29
【在美好的未來生活之前的,是現在】
- Aug 21 Wed 2013 22:00
【你談的是戀愛,還是,只是要對方愛自己?】
原來,夢中情人只存在一瞬間。那天看完《客製化女神》之後,有了這樣的感觸。每個人的心底總會有的完美的情人範本,但就因為是「範本」,所以只能參考,而不能實踐,否則只會自討苦吃。
在年輕一點的時候,可能還會汲汲營營去追求,但長大一點之後,則學會讓步。這並不是一種真的妥協,而是在理想與現時兼取得平衡,不跌跤、也不無聊。這是善待自己的方式。
但若有那麼一天,你可以自己訂製專屬於自己的情人,他有你愛的眼睛嘴巴身形個性,就連說出來的話都甜美地恰到好處,又會怎樣呢?是不是就是終於美夢成真?電影裡的男主角擁有了這樣一個對象,他的情人是他所創造出來。正當他歡欣若狂、深感幸運,覺得這樣就很好之時,愛情卻開始失控。所有的愛情都是從美夢開始,但曾幾何時卻開始變成了惡夢。
- Aug 12 Mon 2013 23:34
【如果我們學不會和好,怎麼繼續相愛?】
電影最特別的地方之一就是,它的某個橋段、某句台詞,會在一個突然間,就與自己的某個時刻重疊,對號入座的不只是票根與座位,還有人生與心情。然後,影像與畫面更強化了連結。所以,電影才會這麼討人喜愛。
在一個晚上看了《愛在午夜希臘時》,這部片的前兩集《愛在黎明破曉時》與《愛在日落巴黎時》對我來說一直是個特別的存在,因此格外期待。這系列電影其中一個獨特的地方在於,真實隨著現實的感情脈絡推移,從初遇然後分離、重逢再喜悅,那麼接下來呢?要說的就是穩定後的平凡。其中,理當包含了爭吵。片中傑西與席琳大吵了一架。
爭吵從來都不是一件壞事,它可以是某種對話的方式,或是一種傾訴,我們藉此講出真心話。然而,關鍵始終在於,我們常常起得了頭,卻結不了尾,因此才壞了爭吵。吵架也講有始有終。我們要試圖把心裡話變成不是單單的情緒抒發;我們要努力把對方的話擺進心底,而不是只顧著衝口而出。你在適當時候低頭、他回報點頭,這是一種愛裡的進階學習。我們不只是愛對方,而是,接受對方,然後,溫柔。這部電影在講的就是這件事。
- Apr 03 Wed 2013 21:43
【片單:里斯本夜車】
- Mar 31 Sun 2013 21:37
【電影片單:壁花男孩】

「每個人,都是試圖想要在搖搖擺擺之間站穩,不是嗎?」
看這部電影的時候,心理一直浮現這句話。
- Dec 08 Thu 2011 23:53
《再見,總有一天》離別是再見的開始
看完這部電影,腦中突然浮現忘了是誰跟我說過的一句話:「這根本是一部為男人脫罪的電影。」
我笑了,同時也覺得很確切。是阿,不僅電影是用男人的視角所拍攝,就連裡面的掙扎也是,外遇的真愛、家庭的責任,以及最後為了追尋愛情而拋家棄子,而當初深愛的女人還等著他三十年……幾乎整個世界都是以男主角為中心在轉動,這些在在都是男人的美好憧憬。